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
隐藏在肌酸激酶背后的临床真相,远比你想象的更复杂。
用药小妙招
撰文:鸢鸢
肌酸激酶(CK)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,以骨骼肌、心肌、平滑肌含量为多,是人体能量代谢中一类重要的酶,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。CK由两种亚基组成——M亚基(肌型)与B亚基(脑型)。CK分布于全身各组织,主要存在于骨骼肌(MM型)、心肌(MB型)和脑(BB型)的细胞质中。
当血清肌酸激酶(sCK)水平异常升高时,提示心肌损伤的可能性较大,许多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心肌梗死。但是随着对不同系统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,就会发现这一经验性的标准往往会导致明显的误诊或漏诊。
心脏警报:当心肌受损时
▌1、
心肌损伤是sCK升高的重要病因之一,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紧急且危险的情况。
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,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,细胞内的CK便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。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:急性心梗发病后3-8小时,sCK开始升高,10-36小时达到高峰,3-4天后恢复正常。
CK-MB同工酶作为心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,其变化规律也非常重要:发病后3-8小时开始升高,9-30小时达到高峰,48-72小时恢复正常。有研究表明,心肌损伤患者的sCK、CK-MB显著升高,且肌钙蛋白I、肌红蛋白、CK-MB三项联合检测的准确度、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。
▌2、心肌炎
心肌炎也是导致sCK升高的重要心脏原因。病毒感染(如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等)或自身免疫反应引发心肌炎症,导致心肌细胞受损,细胞膜通透性增加,CK从心肌细胞内释放出来。其升高程度因心肌炎的严重程度而异,轻者可能只是轻度升高,重者则可能出现显著升高。
超越心脏的思考,其他疾病的信号
除了心血管疾病,sCK升高还可能是其他的疾病信号,以下是对此的整理比较(表1)。
表1:不同疾病sCK升高的特点比较[1]
诊断陷阱:分析前的误差
值得一提的是,标本溶血虽然不属于疾病状态,但却是导致CK假性升高的常见原因。尽管红细胞内不含有CK-MB,但富含的腺苷酸激酶可与ADP反应生成ATP,而ATP参与CK、CK-MB活性反应,从而导致假性升高。
此外,还有一种称为肌酸激酶易激综合征的情况,患者在轻微运动等应激后出现CK明显增高,增高幅度与运动负荷不成比例,比常人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症,但无典型肌肉坏死临床表现。
临床思维:综合分析是关键
面对sCK升高的患者,临床医生需要建立系统性的诊断思路:
首先评估紧急情况:排除急性心肌梗死、横纹肌溶解症等危重疾病;
其次考虑常见病因:结合患者症状体征,分析是否存在肌肉疾病、甲状腺功能障碍等;
然后寻找隐藏线索:排查恶性肿瘤、感染性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可能;
最后确认检验误差:排除标本溶血等分析前误差。
sCK升高只是一个信号,其背后的病因可能涉及多个学科。作为临床医生,我们既不能忽视这一指标提示的潜在风险,也不能盲目下定论。只有结合患者全面情况,进行综合分析,才能做出准确判断,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参考文献:
[1]熊晖. 儿童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的鉴别诊断 [J] .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, 2012, 27(8) : 557-559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3-515X.2012.08.001.
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中航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